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3:23 点击次数:78
日本被淘汰,亚洲杯8强名单出炉,中国队以及中国台北队一同晋级
黎巴嫩用97比73把日本送走,凌晨的球馆安静得扎心。结果很直白,过程也不复杂——外线哑火,失误飘着,防守对抗空了档。说重一点,今天的日本没进状态。
分组线先抛出来:中国队在C组直接锁定8强,日本在B组输给了伊朗,只能去打附加赛;中国台北队从D组第二起步,过了约旦那一关。路径不同,压力不一样,这是赛程给的。
展开剩余82%比赛细节不藏着。核心射手富永启生9投1中,手凉透。首发5人里,只有2人得分上双,三分点名盯住就没了解法。对面黎巴嫩反而越投越顺,节奏快、落位狠,领先拉开后不回头——就是那股子决绝劲儿。
场外声音也涌上来,说黎巴嫩在“挑人”。他们小组赛输韩国,当时打得松,镜头都能看出力道在收。到了对日本这场,劲儿全开,生突、硬打、追身三分都有。质疑有,但动机没法替他们讲,球迷有情绪,我能理解。
话拐回主线——中国队对韩国。这关不轻。韩国外线真准,在对黎巴嫩那场轰出三分命中率57.9%,出手38次,手感滚烫。软肋也摆着:内线吨位薄,抗冲击一般,遇到强对抗就往外分球,他们的选择就这么清晰。再加一条利好——场均16分的主力后卫受伤,轮换少了火力点,后场压力能卸一点。
我们的人手现在更整齐。赵睿状态提上来,连着几场把强度顶住;胡明轩第一战找手感慢,后面回暖,节奏更稳。内线有余嘉豪、胡金秋顶住高点,护筐、吃饼、攻框都有戏。遗憾也得提——周琦养伤,杨瀚森去NBA追梦,硬解一打一少了两种方案,阵地战就更需要配合度。
怎么打?外线先上手。对着投手别客气,提前一步顶出弧,手到脸上,换防要干脆,侧翼用朱俊龙去换体力,把节奏掐在三线,不让他们舒服提速。篮板必须连抢两拍,第一时间把反击跑起来,逼他们退回半场——to close out,to crash,to punish inside。一个问题留这儿:让他们三分出手掉到30%左右,比赛会不会朝我们想的方向走?
概率不写死,但对这支韩国,我们有抓手。控制失误,少给对手快攻;罚球把握住;第三节开头那3分钟别断电。做到了,难度就降一级。说白了,强硬度摆上去,命中率就会从对手身上掉下来。
转去看中国台北队。他们先过约旦,这一步不容易,气口提上来了。阵容深度的短板依旧在,主轴是打CBA多年的陈盈骏,再加三名归化,轮换一拉长,后半段体能容易抖。对面是谁?小组第一的伊朗,状态顺,对抗强,防守的手黏人。
客观指标摆一下:伊朗世界排名第28,我们在第30,中国台北队第73。小组赛日本都没拿下伊朗,硬度层面你就明白了。伊朗年轻化的阵容,冲板、护筐、外线追防都快半步。台北要过这关,外线命中率得站上高位,失误压到十以内,老实讲,空间不大。
也别把话说死。篮球有夜晚,手感一来,防守一咬,冷门就有了。能不能爆一次?看开场前5分钟的对抗强度,若能把节奏拖慢,命中率线就能稳住一截。
背景补一刀,给对照。2015年前后,我们在亚洲的统治力还稳,赛前不夺冠都算新闻。这10年变了,老将退场,新人接不上台阶,周边强队整体在涨——澳大利亚加入、新西兰加入,格局紧起来。说到这儿,心里有点急,也正常。
赛程往下走,8强对位清清楚楚:中国队碰韩国,中国台北队对伊朗,上半区下半区的火药味都够。那边还有上届冠军澳大利亚,以及菲律宾的恩怨戏份,噱头不少,但和我们没直接关系,眼睛先盯住眼前这一战。
少想花路子,把三分线外的压力做满,把篮下的肉搏扛住,球权一轮轮啃下去。赢法其实不花——强度到位,细节不丢,打到底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